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六日李志《我爱南京》专辑南京首发现场专辑,双CD。限量赠送,基本上是搞不到的
年前木瓜收到李志的一个快递,打出来一看就是这套CD+DVD。这套DVD只作为内部纪念,属于非卖品。在一旁的我变得极其冷静,有幸拿到这套片子的木瓜自然是欣喜,而已经收藏国内独立唱片200多张并且痴迷于收藏唱片的我来说却不再有以前的欣喜若狂,如获至宝的感觉。我已经过了年少痴狂的年代,曾经疯狂地收藏国内独立唱片。如今国内的地下音乐圈越来越多语浑浊不堪的八卦和流言蜚让我渐渐厌恶,熄灭热情。
记得五年前开始接触国内独立音乐的时候,一位西安的网友就向我极力推荐李志。其实那个时候李志还不像现在为文艺青年所知。当时我在他的博客上看到《梵高先生》的油画封面,画面上的灰沉色彩弥漫着咄咄逼人的孤独感。结果那一听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说文青的内心都极其矫情,你只要给他一点幻觉,他就自溺不可自拔。即便如此,还是应当承认那时候的孤妄和乖张是多么地真实。第一次听到《梵高先生》和《被禁忌的游戏》时的心如微澜,当中已经被如今所有文青奉为青春墓志铭的“我们生来孤独”的歌词,回想起来记忆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说它矫情是他的歌词正好击中那时候青涩而荒唐的内心,说他孤妄是他的歌大多数是一种孤独状态下妄自菲薄的一种自恋,说他乖张是他的民谣血液里的那么一点朋克式的叛逆(所以当初向别人推荐他的音乐的时候总是戏言这是朋克民谣)。确实如一个叫卡列宁的人所说,李志的歌曲不是“有妙笔生花的企宣和塞给电台主持人的红包,所有的宣传都是靠现场演出,靠朋友、朋友的朋友、被感动的Blog主人和MP3下载狂人,靠自发的口耳相传”来的。李志的歌契合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着轻度自闭,恐惧而矛盾的年轻人。而倾听者,他们大多数是80后。他唱出了这一代人“这让人心慌”的不安,“我们生来孤独”的恐惧,“人和人一场游戏”的悲剧,“我会在夏天开放吗”的烂漫与幻想,以及呼唤着“mama don’t let me down”时的脆弱。
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青春。它是作为过渡还是承载生命的彩虹呢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要到我们耄耋之年回首的时候方才如梦初醒。如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梦变得更加短暂,精致而纯粹。一个缺少梦(想)的青春是残缺而压抑的。短暂是因为人生苦短,我们不能构虚于梦;精致则是来自于自身的精神塑造和家园的建立。兴许这个梦是梦靥而不是梦想,那么活得纯粹就是挣脱梦靥囚困的翅膀。相对于前两张专辑的灰暗色彩,我相当喜欢第三张专辑《这个世界会好吗》。记得第一次在房间里给木瓜放这张唱片的时候,第一首《妈妈》的民谣式键盘旋律开头,孩子式呢喃的“didadi”一下子就把他击中了。当时木瓜说,就喜欢这种纯粹而安静的旋律让人感到安详。木瓜的共鸣让我心花怒放眼睛放光。《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我收藏的最喜欢的一张唱片,包装制作的精致都显示出了相当的诚意。这张专辑的明亮色彩也许是李志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尽管是那么含蓄而隐秘地一抹亮色,但是它深深地攫住了我。而这张专辑制作和创作期间是什么际遇对他有这样隐晦的影响却是我不愿去考究八卦的。其间,李志在博客上说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张专辑的消息一度让人心灰意冷。当时李志因为这张专辑倾尽所有负债累累。
李志出了这张专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杳无音信。于是“有生之年一定要看一场李B的演出”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渴望。当时我对中国地下音乐人的印象就是落魄凄苦如此种种。于是总是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后来豆瓣上的月亮小组出现李志本人直播的狗血情史,已经退组的我听到风声,千方百计地重返腹地。刚看完他对自己往事血淋淋地剖白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因为荒唐的幻觉来的太像月经,我竟然将它的真实和卢梭的《忏悔录》的纯粹相提并论。李志在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表现得尤为平静,平静得可怕就像爆发前的积郁。也许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平静而不觉察到其内心的波澜。我们总是喜闻乐见,插科打诨,添油加醋,我们不知觉间变得如此冷酷无情,现在回想起便涌起一阵恶心。一开始的李志,矫情与装逼并重,却不讨巧,也不矫揉做作,这一点深得大家喜欢。于是像我这样喜欢装逼的少年干脆名正言顺地把“装逼”这杆大旗竖起来沽名钓誉沾沾自喜。
后来李志终于巡演了。这次演出像开了闸门的潮水一样释放了所有文艺青年的荷尔蒙,所有人的虚幻得到了慰藉,装逼得到了鼓舞,矫情得到了出口,虚荣得到了满足……直到有一天让我看不清楚这一切。
我也不知道这一切是什么时候到来的,总之就是觉得一切很荒唐。
想一想,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初现端倪了。李志在博客页面上用最简单最粗俗的文字谩骂过来看他日志的人。记得当时每一个去博客看到一行粗口的人都乐呵呵地跑去叫大家看热闹,而趋之若鹜而去的人也是欣于接受被骂个狗血淋头,回头居然心满意足。我就是当中的一个。
传言很多,我也不知道孰是孰非。比如这张《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六日事件》说的就是南京现场的某个事件。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我至今也不清楚,也许现场的朋友更加有切身的感受。可是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感受真不真实,因为我们总是活在幻觉当中。当我们簇拥着他们尊崇他们为内心偶像的时候,我们只像某人所说的:我们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如此轻蔑和不屑。我宁愿相信他们的轻蔑和不屑是善意的。因为我们的热情和幻觉也是善良的。
感谢他们的轻蔑和不屑,让我知道自己的虚妄。而不是感觉受到欺骗,不是感觉受到侮辱。因为往往,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结果罢了。
一开始被贴上“符号”标签时候,我就发觉这次决裂预示着一次分裂。热闹和喧嚣已经让人快要保持不住,把持不住所有理智和情感。也许从来就没有过理智也没有爱?
李志说:“你们也是一群符号,我并不看得起你们,别跟我提什么爱。”
然后我分明在DVD里南京现场画面结束后的影像里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献给你,献给我们的爱。然后画面:蓝天白云下,芳草鲜花幸福里,李志深情拥抱着一个女孩的永恒定格。
就是这样一个既要装逼又要矫情的家伙,要让你又爱又恨,又恶心又难过。有必要吗?
《我爱南京》只是一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垂死矫情,但还不到挣扎那口气上。
并没有人愿意长期停留在那个快乐与痛苦模棱两可的岁月里。而我,并不是反攻倒算。你感谢苍井空陪伴你欲望横生的青春,我也感谢你的歌曾经陪伴我孤独、惊悟而酸涩的青春。
我经常想,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懦弱,逃避,还是相互拥抱的刺猬的一种安慰?《通俗歌曲》里的征稿启示里曾经这样写:“摇滚乐是音乐、兴趣、未来的事业、商业、产业和可能的精神安慰剂,但绝不是灵魂避难所和龟壳。”而无论你听过多少音乐读过多少书,都不如一位妈妈的一番话那么睿智,让人震撼和清醒。这位妈妈对他的孩子说:“你给妈妈听过的那些歌(主要指独立音乐摇滚乐之类)妈妈其实都不是很喜欢,……他们没有信任,缺乏温暖自己的力量。如果你长期地和这些人和事掺杂在一起,到最后只能是弄丢了很多珍贵的足以让你自己支撑自己的东西你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说,一些信任,你一路走一路丢,到时候连捡都捡不回来,因为你并不能特别细致地知道你具体在每一件事情里都丢了什么,即使知道,也不知道都丢在什么地方、该如何去捡起来,人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个过程中失去的。”
这位妈妈虚言所指的那些歌就是国内的独立音乐。这不是一种偏见也不是以偏概全。200多张唱片的搜集和倾听让我在惊喜和怀疑的喧嚣议论当中也发现自己所处的时代、周遭和群体信仰的可怕与失落。
在《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六日事件》的画面里,我听到那么多熟悉的歌曲和旋律,竟然还是依稀感动着,充满力量的歌词深沉而不绝望。而乐队的加入让歌曲也有着更加摇滚的旋律,加上李志歇斯底里地破吼让我又掉了一地鸡皮疙瘩。李志那把破嗓音几乎把所有老歌和回忆都蹂躏了一番,然后他还打算着操着这样的嗓子再到每个地方去招摇撞骗卖艺还债了。从制作专辑时的万众期待,到专辑发行后被批评有失水准、专辑定价太高倍受争议,到最后巡演被斥为“圈钱”运动毫无诚意,看这个已经让他毁誉参半的过程,着实让人唏嘘。现在李B又撂出以后没有20万出场费不演的狠话。其实,如果他值这个价钱也有人愿意出,那也没什么可说的。只是那么多少年和文艺青年簇拥着他一把眼屎一把泪地歌唱的场面却不是20万出场费能买得来的。
视屏里面老狼和万晓利的客串演出是一个惊喜,和他们相比,李志的歌艺简直是相形见绌惨不忍睹啊。
在他们仨合唱完《结婚》后,老狼说:牛逼。
万晓利接着说:不是吹出来的……
李志说:是唱出来的。
在一边的李志有点羞涩。
我不想去猜测这个细节,猜测已经让我变得心胸狭窄。只是一切看起来是如此可爱和美妙,让我忘记猜度和厌倦。
后来,看完这两张碟,我还是忍不住copy了一份。我想,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改变,多年后回头来看,我依然能看到那个人在声嘶力竭地唱着:
不管现在或是以后 爱情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 我还在唱歌
不管明天或是现在 理想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呀 我还能唱歌
就算活着眼前 命运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 我还能唱歌
不管 唻……
记得五年前开始接触国内独立音乐的时候,一位西安的网友就向我极力推荐李志。其实那个时候李志还不像现在为文艺青年所知。当时我在他的博客上看到《梵高先生》的油画封面,画面上的灰沉色彩弥漫着咄咄逼人的孤独感。结果那一听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说文青的内心都极其矫情,你只要给他一点幻觉,他就自溺不可自拔。即便如此,还是应当承认那时候的孤妄和乖张是多么地真实。第一次听到《梵高先生》和《被禁忌的游戏》时的心如微澜,当中已经被如今所有文青奉为青春墓志铭的“我们生来孤独”的歌词,回想起来记忆像泉水一样涌出来。说它矫情是他的歌词正好击中那时候青涩而荒唐的内心,说他孤妄是他的歌大多数是一种孤独状态下妄自菲薄的一种自恋,说他乖张是他的民谣血液里的那么一点朋克式的叛逆(所以当初向别人推荐他的音乐的时候总是戏言这是朋克民谣)。确实如一个叫卡列宁的人所说,李志的歌曲不是“有妙笔生花的企宣和塞给电台主持人的红包,所有的宣传都是靠现场演出,靠朋友、朋友的朋友、被感动的Blog主人和MP3下载狂人,靠自发的口耳相传”来的。李志的歌契合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着轻度自闭,恐惧而矛盾的年轻人。而倾听者,他们大多数是80后。他唱出了这一代人“这让人心慌”的不安,“我们生来孤独”的恐惧,“人和人一场游戏”的悲剧,“我会在夏天开放吗”的烂漫与幻想,以及呼唤着“mama don’t let me down”时的脆弱。
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这样的青春。它是作为过渡还是承载生命的彩虹呢我们不得而知。也许要到我们耄耋之年回首的时候方才如梦初醒。如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梦变得更加短暂,精致而纯粹。一个缺少梦(想)的青春是残缺而压抑的。短暂是因为人生苦短,我们不能构虚于梦;精致则是来自于自身的精神塑造和家园的建立。兴许这个梦是梦靥而不是梦想,那么活得纯粹就是挣脱梦靥囚困的翅膀。相对于前两张专辑的灰暗色彩,我相当喜欢第三张专辑《这个世界会好吗》。记得第一次在房间里给木瓜放这张唱片的时候,第一首《妈妈》的民谣式键盘旋律开头,孩子式呢喃的“didadi”一下子就把他击中了。当时木瓜说,就喜欢这种纯粹而安静的旋律让人感到安详。木瓜的共鸣让我心花怒放眼睛放光。《这个世界会好吗》是我收藏的最喜欢的一张唱片,包装制作的精致都显示出了相当的诚意。这张专辑的明亮色彩也许是李志无意间流露出来的,尽管是那么含蓄而隐秘地一抹亮色,但是它深深地攫住了我。而这张专辑制作和创作期间是什么际遇对他有这样隐晦的影响却是我不愿去考究八卦的。其间,李志在博客上说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张专辑的消息一度让人心灰意冷。当时李志因为这张专辑倾尽所有负债累累。
李志出了这张专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杳无音信。于是“有生之年一定要看一场李B的演出”成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渴望。当时我对中国地下音乐人的印象就是落魄凄苦如此种种。于是总是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后来豆瓣上的月亮小组出现李志本人直播的狗血情史,已经退组的我听到风声,千方百计地重返腹地。刚看完他对自己往事血淋淋地剖白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因为荒唐的幻觉来的太像月经,我竟然将它的真实和卢梭的《忏悔录》的纯粹相提并论。李志在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表现得尤为平静,平静得可怕就像爆发前的积郁。也许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平静而不觉察到其内心的波澜。我们总是喜闻乐见,插科打诨,添油加醋,我们不知觉间变得如此冷酷无情,现在回想起便涌起一阵恶心。一开始的李志,矫情与装逼并重,却不讨巧,也不矫揉做作,这一点深得大家喜欢。于是像我这样喜欢装逼的少年干脆名正言顺地把“装逼”这杆大旗竖起来沽名钓誉沾沾自喜。
后来李志终于巡演了。这次演出像开了闸门的潮水一样释放了所有文艺青年的荷尔蒙,所有人的虚幻得到了慰藉,装逼得到了鼓舞,矫情得到了出口,虚荣得到了满足……直到有一天让我看不清楚这一切。
我也不知道这一切是什么时候到来的,总之就是觉得一切很荒唐。
想一想,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初现端倪了。李志在博客页面上用最简单最粗俗的文字谩骂过来看他日志的人。记得当时每一个去博客看到一行粗口的人都乐呵呵地跑去叫大家看热闹,而趋之若鹜而去的人也是欣于接受被骂个狗血淋头,回头居然心满意足。我就是当中的一个。
传言很多,我也不知道孰是孰非。比如这张《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六日事件》说的就是南京现场的某个事件。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我至今也不清楚,也许现场的朋友更加有切身的感受。可是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感受真不真实,因为我们总是活在幻觉当中。当我们簇拥着他们尊崇他们为内心偶像的时候,我们只像某人所说的:我们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如此轻蔑和不屑。我宁愿相信他们的轻蔑和不屑是善意的。因为我们的热情和幻觉也是善良的。
感谢他们的轻蔑和不屑,让我知道自己的虚妄。而不是感觉受到欺骗,不是感觉受到侮辱。因为往往,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结果罢了。
一开始被贴上“符号”标签时候,我就发觉这次决裂预示着一次分裂。热闹和喧嚣已经让人快要保持不住,把持不住所有理智和情感。也许从来就没有过理智也没有爱?
李志说:“你们也是一群符号,我并不看得起你们,别跟我提什么爱。”
然后我分明在DVD里南京现场画面结束后的影像里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献给你,献给我们的爱。然后画面:蓝天白云下,芳草鲜花幸福里,李志深情拥抱着一个女孩的永恒定格。
就是这样一个既要装逼又要矫情的家伙,要让你又爱又恨,又恶心又难过。有必要吗?
《我爱南京》只是一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垂死矫情,但还不到挣扎那口气上。
并没有人愿意长期停留在那个快乐与痛苦模棱两可的岁月里。而我,并不是反攻倒算。你感谢苍井空陪伴你欲望横生的青春,我也感谢你的歌曾经陪伴我孤独、惊悟而酸涩的青春。
我经常想,音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懦弱,逃避,还是相互拥抱的刺猬的一种安慰?《通俗歌曲》里的征稿启示里曾经这样写:“摇滚乐是音乐、兴趣、未来的事业、商业、产业和可能的精神安慰剂,但绝不是灵魂避难所和龟壳。”而无论你听过多少音乐读过多少书,都不如一位妈妈的一番话那么睿智,让人震撼和清醒。这位妈妈对他的孩子说:“你给妈妈听过的那些歌(主要指独立音乐摇滚乐之类)妈妈其实都不是很喜欢,……他们没有信任,缺乏温暖自己的力量。如果你长期地和这些人和事掺杂在一起,到最后只能是弄丢了很多珍贵的足以让你自己支撑自己的东西你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说,一些信任,你一路走一路丢,到时候连捡都捡不回来,因为你并不能特别细致地知道你具体在每一件事情里都丢了什么,即使知道,也不知道都丢在什么地方、该如何去捡起来,人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个过程中失去的。”
这位妈妈虚言所指的那些歌就是国内的独立音乐。这不是一种偏见也不是以偏概全。200多张唱片的搜集和倾听让我在惊喜和怀疑的喧嚣议论当中也发现自己所处的时代、周遭和群体信仰的可怕与失落。
在《二零零九年十月十六日事件》的画面里,我听到那么多熟悉的歌曲和旋律,竟然还是依稀感动着,充满力量的歌词深沉而不绝望。而乐队的加入让歌曲也有着更加摇滚的旋律,加上李志歇斯底里地破吼让我又掉了一地鸡皮疙瘩。李志那把破嗓音几乎把所有老歌和回忆都蹂躏了一番,然后他还打算着操着这样的嗓子再到每个地方去招摇撞骗卖艺还债了。从制作专辑时的万众期待,到专辑发行后被批评有失水准、专辑定价太高倍受争议,到最后巡演被斥为“圈钱”运动毫无诚意,看这个已经让他毁誉参半的过程,着实让人唏嘘。现在李B又撂出以后没有20万出场费不演的狠话。其实,如果他值这个价钱也有人愿意出,那也没什么可说的。只是那么多少年和文艺青年簇拥着他一把眼屎一把泪地歌唱的场面却不是20万出场费能买得来的。
视屏里面老狼和万晓利的客串演出是一个惊喜,和他们相比,李志的歌艺简直是相形见绌惨不忍睹啊。
在他们仨合唱完《结婚》后,老狼说:牛逼。
万晓利接着说:不是吹出来的……
李志说:是唱出来的。
在一边的李志有点羞涩。
我不想去猜测这个细节,猜测已经让我变得心胸狭窄。只是一切看起来是如此可爱和美妙,让我忘记猜度和厌倦。
后来,看完这两张碟,我还是忍不住copy了一份。我想,不管将来发生什么改变,多年后回头来看,我依然能看到那个人在声嘶力竭地唱着:
不管现在或是以后 爱情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 我还在唱歌
不管明天或是现在 理想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呀 我还能唱歌
就算活着眼前 命运是什么
亲爱的兄弟 我还能唱歌
不管 唻……
PS:因白嫖者获取资源后反手举报,单专辑个别失效,被屏蔽资源失效不再修复,请前往此获取合集资源。
专辑曲目(无序):
资源: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积分获取
- 普通用户特权:0.1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无需积分
- 长期会员用户特权:无需积分推荐
新用户请点此参阅帮助,基本上能解决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认真阅读了帮助页面仍无法解决,请在资源下方留言给我,只要我看见留言,就一定会回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