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者: King Crimson
流派: 摇滚
专辑类型: 专辑
发行时间: 1969
出版者: Sanctuary
条形码: 0633367050120
King Crimson /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这是一张介绍到烂的专辑,提前卫音乐没谈这张专辑,就好像谈流行音乐不提披头四一样。任何摇滚音乐专辑的书,如果没有介绍这张,该书可废。就是因为重要,所以才介绍到烂。许多人不喜欢所谓“前卫摇滚”,但是从没见过听完Epitaph时不称讚的。如果你只打算拥有或听一张前卫摇滚的唱片,那这张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可以击败其他赫赫有名的专辑,如YES的Close to the Edge、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GENESIS的Selling England by the Pound、MOODY BLUES的Days of the Future Passed。这并不是说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比那些专辑要好,而是这张就足以代表整个前卫摇滚的精神了。
一般提到前卫摇滚,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结构庞大的概念专辑。前卫摇滚乐团的确善于制作概念专辑,但是这张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既没有重複连贯的旋律、歌词上也没有明显统合的主题、音乐上也没有使用统一的素材,怎样看都不是一张概念专辑,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整张唱片从封面、音乐、歌词到演出都显示出前卫摇滚的风格,这也是少数几张每首歌都值得介绍的专辑:
以前听录音带时,刚开始就听到一堆奇怪的声响,当时还以为录音带坏了(台版录音带常有的事情),后来听了别人说,才知道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而接踵而至的是Robert Fripp极为歇斯底里的吉他,具有有浓厚Hendrix风格。另外加上Greg Lake扭曲后令人焦躁不安的声音,整个气氛的营造上正如曲名21th Century Schizoid Man,让人陷入精神分裂的状况。这张专辑出版于一九六九年,LED ZEPPELIN正崭露头角、THE WHO声势如日中天,而这首曲子展现出的力量和THE WHO与ZEPPELIN不相上下,在技术上,也不遑多让。仔细听听看中间称为Mirror的演奏部分,就可以瞭解到各个团员精湛的演奏技术(先光听Greg Lake的Bass线条与各乐器的对位搭配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各种乐器音色的配合,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声响,这也是前卫音乐追求的目标之一。这首21th Century Schizoid Man是KC的代表作,初听时可能非常难接受,但却是所有KC迷一致公认KC代表作。KC团员更动之多、风格之多变,所有摇滚乐团无出其右,但这首21th Century Schizoid Man始终都他们是演出曲目。KC还出过一张唱片,将不同时代团员现场演出的不同21th Century Schizoid Man收在一起。
在21th Century Schizoid Man极度不安的结尾后,接下来是风格截然不同的I Talk to the Wind,非常清柔、带有民谣风格的“小品”(长六分五秒,整张专辑中最短的曲子),这时可以见到多才多艺的Ian McDonald的演出了。虽然KC不是第一个使用磁带合成器mellotron的乐手,但绝对是第一位成功使用这项合成器的。整个KC的古典音色,也建立在Ian McMonald的mellotron音色上。不过Ian McDonald的会的还不只这些,整张专辑中,只要听到任何吹奏的乐器,都是他负责的。另外,他也负责vibes(颤片琴)。从I Talk to the Wind这首曲子中,也可以瞭解到,鼓不只是负责节奏与力量,对于营造气氛也有非常大的贡献,Michael Giles的鼓有种爵士的味道,但KC的鼓决不是爵士般的即兴,而是严密配合后的精华。在Greg Lake温柔纯厚的嗓音及Ian McMonald笛子的引领下,我们进入了KC另一个世界。这时有馀裕可以看看KC的歌词了,然后会发现单字大都看得懂、整句也不难,读起来非常有诗意,但很难瞭解在说些什麽。前卫摇滚在音乐上追求深度与複杂、在歌词上也一样努力。这张专辑的歌词都是由诗人Pete Sinfield撰写,是非常典雅优美的诗:
I’m on the outside, looking inside
What do I see
Much confusion, disillusion
All around me
在I Talk to the Wind几乎没有出场机会的Robert Fripp,在Epitaph中终于又出现了。光是开头几个小节,就展现出与前面两首曲子不同的气势。我第一次听的时候,真怀疑这是同一个乐团吗?许多人称KC为古典摇滚,大概就是因为从这首曲子得到的印象。四样简单的乐器加上一个主唱,穿插著笛子,编曲既不华丽、层次也不複杂:Greg Lake低声吟唱、拨拨贝斯、Ian McMonald淡淡吹出一段旋律、Robert Fripp的几个吉他分解合絃、Michael Giles敲敲钹,却展现出一种辽阔又荒凉的气氛,有如身置巨大的都市遗迹中。当时他们用的乐器真的是够简单了,吉他没有什麽效果器,要音色自己调。鼓也不像现在一样,琳琅满目,可以把鼓手包得满满的。合成器更是可怜,电压不稳时就会走调。但这都不重要,因为KC的巧思与创意都弥补了这些器材上的不足。我每次聆听这首凄美又带有史诗风格的曲子时,都忍不住炫然欲涕,和GL一起唱:Yes I fear tomorrow I’ll be crying.
完美的事物通常都不存在,如果有人批评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大概就是落在接下来这首Moodchild上了。在前面三首曲子中,KC玩了重摇滚、民谣、古典、爵士,现在呢?无调音乐出现了。Moonchild的演唱部分诚然极美,歌词也是,但是这首超过十二分钟的曲子,在两分多钟的演唱之后,就陷入无调音乐的即兴演奏中了,这的部分的标题分别是The Dream和The Illusion。我在初听的时候,也觉得这段甚是无趣,但后来英文进步,看懂歌词之后,渐渐能瞭解这一大的确是“音乐”,后来有回晚上在黑暗中听这首曲子,忽然地陷入这段音乐的气氛中了,的确是梦与幻象。THE DOORS的迷幻力量的确摄人,但是KC的无调演奏在气氛的营造上也不落人后。KC当然可以把Moonchild变成另一首I Talk to the Wind,但是他们的实验精神使得他们在音乐上开疆拓土。请不要以为这一段音乐是在乱弹,玩团的朋友请扪心自问,自己能否(或举出一个团)演奏出一段长十分钟、迷离、虚幻、难以捉模但气氛一致的音乐。如果不能,请向KC脱帽致敬。
Michael Giles的鼓将听者从梦幻中敲醒,这首标题同名曲在歌词与音乐上都有著中古世纪的神话传说气氛。旋律虽然不如Epitaph般优美感人,但是浩瀚庞大的气氛过而有之。这首曲子中各项乐器都有发挥,虽然鼓和mellotron引人瞩目,但请注意Robert Fripp充满实验精神的吉他演奏。另外,各种乐器轮番上阵的间奏也显示出各乐手独当一面的技术。尤其是的笛子独奏,是我在所有摇滚专辑中最喜欢的,从Moody Blues、Jethro Tull、 Genesis到现在的Shadow Gallery都得排在后面。这是我最喜欢的KC曲子,顺便想问一下,不知道是否有乐团Cover这首曲子,如果有,请在留言版告知或MAIL给我。
这张专辑的录音虽然不算发烧,但是由于当初录音的时间匆促、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仔细的调整声音上的细节,反而使得各项乐器的质感非常真实,稍微差一点的音响听,难免会有点刺耳(就像用我现在的音响)。我有CD,是后来Robert Fripp重新混音后发行的。听说以前的老版本声音不太好,请避免(不过现在也买不到)。如果你有唱盘,请找寻传统唱片,就算后来Polydor压片的都行,因为传统唱片声音比CD要好,尤其是Greg Lake的嗓音。我曾见过第一版的唱片,要价六十英镑(相当于三千元台币),当然无法下手,但听说效果惊人。传统唱片除了音效好之外,封面也是一大要点。这张专辑的封面绝对会名留唱片史,也是我十大“最想收集的唱片梦幻封面原稿”之一,不过Barry Godber年轻就去世了,这是他唯一的唱片封面,很所以大概轮不到我手上。
KC团员与乐风的变化很大,不过头三张专辑因为受到古典的影响,所以统称为古典时期。接下来的两张专辑称为In the wake of Poseidon和Lizard。而在KC在在一九六九年的巡迴演唱会录音也在这几年发行了CD,取名为Epitaph。
第一代KC活动的时间不到一年,解体之后就有许多乐迷期待他们的现场演唱,前几年终于出了盒装双CD。其中有些曲目重複了,不过这并不重要。录音当然比不上专辑,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套现场录音中,有好几首不包含在专辑中的歌,另外,他们的即兴演奏也同样不凡。听完这张专辑之后,会觉得称他们为受到古典影响,不是完全正确的。因为KC在舞台上,几乎什麽音乐都作得很好,而且又作得非常有创意:有爵士的即兴感觉、蓝调的节奏韵律、重摇滚的衝击力和古典的浩瀚气势,不时又出现民谣的亲和力。基本上很难想像他们如果继续合作的话,会出现什麽样的音乐。不过问这个问题就好像问如果莫札特不在三十六岁时早逝,会有什麽作品一般。在一九六九年KC最后一场美国演唱会之后,Michael Giles和Ian McMonald两人决定求去,而Greg Lake也受邀加入EMERSON, LAKE & PALMER。这个技术与创意俱佳的组合,就此消失。
不过当时他们已经在筹画下一张专辑了,所以Michael Giles和Greg Lake答应Robert Fripp录制这张In the wake of Poseidon。老实说In the wake of Poseidon也是一张非常好的专辑,但由于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实在太好太令人震撼了,所以这张风格变化不大的专辑就被忽略了。如果喜欢Epitaph的人,一定也会喜欢标题曲In the wake of Poseidon。另外Cat Food和Cadence & Cascade也都是非常好的歌。
KC的第三张专辑Lizard风格就非常爵士了,虽然有许多著名的乐手前来助阵,但这时的KC(应该说是Robert Fripp)气力已衰,而且有自溺的倾向,所以除非是乐迷,可以不用收集。
——————————————–
有乐评说过:If there’s one group that embodies progressive rock, it is King Crimson.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当”前卫” “概念””实验”等口号被喊地震天价响时,King Crimson(KC)是当中最优秀的理论与实践者之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当此类经典乐团解体(ELP)或被主流收编(Yes)时,King Crimson仍路遥知马力般的摇滚着。无论现今摇滚的潮流为何,吾人仍不能否认当年KC所创造或遗留下的概念、技巧、精神正影响着现在想要突破的乐团,而他们的成就也成为后世前卫团体所无法突破的”梦靥”.
出生于英国Dorset城的吉他手Robert Fripp二十二岁时与兄弟档Peter Giles、Mike Giles共组<Giles Giles and Fripp>乐团并于1968年推出同名专辑,为KC的开端。1968年秋诗人Pete Sinfield与吉他手Ian McDonald等人加入经历一段人事变化后,终于在诗人Pete Sinfield的词”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中找到了他们要的团名:King Crimson。
1969年七月,KC在伦敦海德公园免费演唱会与Rolling Stones共同出场。这是KC的首次公开亮相,他们以爵士/古典/前卫表演风格演出了首张专辑中曲子,令人印象深刻。
在许多老KC迷眼中,第二代的king crimson似乎是真正成熟起飞的开始。原先曲高和寡的诗人Pete Sinfield求去,由较能令人了解的Richard Palmer-James代替。原先任性狂飙的铜管乐器组合也被小提琴天才David Cross的高超琴艺取代,表现出跟从前截然不同的曲风。John Wetton较为人所知的是他在七十年代末组的UK及八十年代初组的Asia,相较那些同样是all-star的超级乐团,其实我个人更欣赏他在KC时期的表现。这时Robert Fripp带领KC到真正科技/前卫摇滚,而不再是以前的古典/艺术摇滚的范畴。展现出紧凑、团结、兼顾商业色彩与音效实验的崭新组合。
大家或许想问,king crimson到底是不是一个”团”呢?其实由KC在八十年代后的发展我们就知道答案了。基本上,king crimson只是一个持续由Robert Fripp主导,类似Alan Parson在Alan Parsons Projects的地位,由当时精英乐手所合组的音乐计划罢了。无论您认不认同,至少这样才能合理解释KC长达十余次(!)的改组。1981年四月,Robert号召另一群乐手组成Discipline,但在同年十一月发表同名专辑时又把团名改回king crimson。有了几乎全新的组合、全新的面孔、全新的理念,重新出发的KC的确是令人期待的。
然而,并不是每个乐迷都喜欢八十年代KC的组合。相信有很多老乐迷认为三阶段的KC应有三种不同的团名以资区别;而且他们不习惯新主唱Adrian Belew所带来的新观念,认为参入太多流行音乐元素,且缺乏从前迷人的即兴演奏。个人认为就实验创意而言,Discipline跟下一张Beat是并驾齐驱的。Adrian并未忘记KC式前卫的理念,关键在成就能不能被我们认同罢了。

专辑曲目:

资源: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积分获取

  • 普通用户特权:1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无需积分
  • 长期会员用户特权:无需积分推荐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